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攝制組走進滄州崔爾莊 帶你品味奇美香腸

709
發表時間:2021-11-01 14:26作者:楊鶴東來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ZuP9JviQqTDAnPnH6IRAg

摘要:時間的腳步催促著四季的輪變,無聲的帶走了那么多的記憶,舊時光,如風般的被遺失在來時回不去的路上,一點一滴,猶如銀河繁星,藏在時間的背后。滄州市崔爾莊的奇美香腸已有百年歷史,人們對于香腸制作的手藝也代代相傳。10月19日,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團隊將在崔爾莊開始第十一期的拍攝。


擁有18.88萬平方千米的河北省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,高原、山地、丘陵、盆地、平原等地貌類型齊全,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地域的復雜性造就了河北省文化、飲食及地方特色的多樣性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河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可謂是經歷了諸多朝代的更迭,留下了河北省豐富的文化資源,各具千秋的文化匯聚到此并不斷延續,直至今日。驢肉火燒、燜子、柴溝堡熏肉等成為河北的特色美食,地域文化的多樣使得河北的飲食結構也別具一格,有著自己的地方特色。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將用鏡頭記錄更具特色的美食,挖掘一道道美食背后的溫情故事。


微信圖片_20211101142955.jpg

奇美香腸,奇而美耶

     對于崔爾莊的人來說,奇美香腸的味道已深深植入每一個人的味蕾深處,回味無窮。據記載,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元(1757年)乾隆皇帝下江南,經運河水路到達捷地閘口(滄州南4公里)時,伴駕南巡的清太子少保協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曉嵐(崔爾莊人)將丁府香腸進上,船行數日,隨帶御食大多腐爛變質,獨有丁府香腸色鮮如初,皇帝稱之奇也。食之后,味道鮮美,香而不膩,酥而不硬,皇帝大悅,贊其風味奇美,親口御封:奇美香腸。自此,丁氏奇美香腸的制作手藝便代代相傳。

微信圖片_20211101143001.jpg微信圖片_20211101143005.jpg

接力與傳承的背后,是對父輩無限的回味

丁金全,今年52歲,從14歲起便跟隨其父親學做奇美香腸的制作手藝。三十多年來丁大叔日復一日,不敢有絲毫的松懈,在丁大叔的看來,用心做好每一根香腸就是對祖傳手藝**的傳承。丁大叔對于香腸制作的原料精益求精,選材與采購都會親自過目,在制作中不允許有半點差錯。或許正是丁大叔對于奇美香腸的這種情懷,才保留了香腸味道的亙古不變。一天近400斤肉,無論有多累,丁大叔依舊會將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。家鄉的味道,早已深植丁大叔的記憶深處。對于丁大叔來說,這門手藝中蘊藏著對父輩無限的回味之情。
工廠里,是奇美香腸最年輕的傳人丁闊熟悉的味道。純瘦的新鮮豬肉被絞得分外細膩,加入丁氏祖傳的**配料充分攪拌,各種配料之間、配料與豬肉之間,各異的味道相互激蕩、融合,孕育出丁氏香腸獨有的味道。灌腸,要將攪拌好的肉灌入細長的羊腸衣,難度很高,必須由經驗豐富的灌腸師傅手工完成。隨后,剪切、整形,長短粗細不均的腸子變得苗條而勻稱。

微信圖片_20211101143009.jpg微信圖片_20211101143013.jpg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的拍攝接近尾聲,對于攝制組來說最后沖刺階段的任務將越來越重。不論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,他們都將繼續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