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家口赤城縣丨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再續家鄉情老馬與他的豆腐干

464
發表時間:2021-05-21 10:13

摘要:家是隨時涌上心頭的暖,也是牽掛著你一直在你身邊的樂。時間飛轉,如白駒過隙,輾轉在塵世的人們,被時間帶著奔跑,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,讓靈魂沒有空隙停歇。近日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團隊,八期拍攝在張家口市赤城縣龍門所鎮展開。

凌晨1點,位于河北省赤城縣龍門所鎮的馬金山家,又燃起了灶火,兩口大鍋,幾十桶泡好的黃豆,等待著一種當地特有的美食工藝。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組也開始了一天的拍攝工作。

龍門所鎮位于河北省赤城縣東部,山水相伴是龍門所特有的自然環境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,水不在深有龍則靈。龍門所的豆腐已成為赤城的**特產,特別是五香豆腐干,制作工藝繁瑣復雜,但口感是真的是令人贊不絕口。

自2020年6月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啟動以來亦有11月之久,在拍攝期間,攝制組見證了河北省大自然四季輪轉的各個景象,不同時節的氣候、食物、生活氣息等。崇山峻嶺之間,夏天悄然而至。

九年前幾位赤城縣的高中生在年僅17歲張曉東的帶領下,拍攝出了一部在哪個時期令當地人贊許的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**季、第二季,影片上映引起了不少好評。時隔九年后的今天,系列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已經開始了第三季的全省拍攝,時過境遷,總導演張曉東早已褪去當時的稚嫩,歲月見證了這部紀錄片的成長,夢想引領著張曉東不忘初心的家鄉情懷。

張曉東說:“九年前,我們的用的設備大部分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,還記得當時手里***的設備是松下的500MC,那個時候已經覺得很不錯了。如今九年之隔,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采用目前廣電領域極為先進的4K電影級設備。這是一個質的飛躍。對于異鄉創業的我來說,家鄉的味道令我魂牽夢繞,這期的拍攝當中更多是包含了我濃厚的家鄉情愫。

據了解: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由《回味》《家戀》《睦鄰》及《幕后》組成,是一部單集45分鐘的標準大型紀錄片采取全紀實手法,橫跨河北地域,圍繞四十多個城鎮村落美食為拍攝對象,實地走訪,用美食呈現當地文化的溫情。全片以日常生活中的美食為中心,通過近30個故事展現河北大地上的美食之鮮和人們的生存狀態,反映河北傳統文化、傳統生活方式延續、美食文化得到保護等情況。影片全面采用超高清4K技術,用影像呈現出河北百姓安居樂業,勤勞付出的原生生活景象,前衛的視覺技術激活試聽本體的美學力量,帶給觀眾的思考遠遠超越文字所能做出的闡釋。預期將在2021年年底或2022年春節期間全國播出。

圖片

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,龍門所有一位依舊堅守最為傳統的手工工藝制作豆腐的老師傅—馬金山。馬叔做豆腐已有40余年之久,與老伴兒經營著一家不大的豆腐作坊,雖然地方不算大,但豆腐極為出名。馬叔是一個“怪老頭”,說他“怪”是因為他與常人的作息時間相反。凌晨一點,馬叔家的燈亮了,這個“怪老頭”要開始他一天的工作了。八鍋豆腐,是兩人給自己制定的任務。早晨六七點鐘,豆腐和豆腐干制作完成,開始迎接今天的客人,有時不到晌午,豆腐和豆腐干就被搶購一空了。

近10個小時的工作量,老兩口配合默契,馬叔負責點豆腐,馬嬸在一旁制作豆腐干,這大概也是世間最為長情的陪伴吧!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,相互配合,舉案齊眉,這一塊塊的豆腐證了老兩口之間相濡以沫、白頭到老的愛情。老兩口用自己的雙手養育了一雙兒女,時間是食物的信使,總會把父母對于子女的眷戀通過一個個食物展現出來。保持豆腐與豆腐干最為原始的味道,是他們回味最初的記憶所使。

世間的食物千姿百態,唯有心中對于家鄉的情愫一成不變。我是跟著我父親做豆腐的,40多年來,我一直堅守著老父親教的手藝經營豆腐坊,不曾改變馬叔邊做豆腐邊說。或許馬叔堅守的不僅是父親傳承下來的手藝,也是他對于父親一成不變的情感。

一碗湯,記載了外地游子的鄉愁情,情愫的背后是溫情與懷念的牽引。有了家才有家的味道,人們為了家,在故鄉與異鄉之間日月奔走,人們為了家鄉的味道,在故鄉與異鄉之間尋找。家的味道時刻牽動著異鄉游子的心,更帶給在外漂泊的人們溫暖與感動。

紀錄片《家鄉的味道》第三季將繼續找尋藏在食物中的家戀情懷。攝制組也將繼續他們的拍攝之旅,即使明天天寒地凍,山高水遠,路遠馬亡他們也依舊奔赴遠方。

112.jpg

111.jpg

124.jpg

113.jpg

221.jpg

899.jpg

983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