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組走進張家口沽源縣2365
發(fā)表時間:2021-09-02 13:33作者:李靜雯來源:東驥傳媒 摘要:金秋十月,河北大地到處充斥著豐收的喜悅。但是今年氣候的異常使得張家口沽源縣南灘村莜麥收割不得不推遲。壩上的氣溫已低至零下3度,但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組依舊選擇繼續(xù)前行。 時光飛逝,紀錄片進入最后沖刺拍攝 2020年6月21日,由原系列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總導演張曉東發(fā)起,河北東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系列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第三季正式啟動。紀錄片拍攝已有一年半時間,項目也在不斷推進。據(jù)獲悉,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組歷經張家口、滄州、秦皇島、承德、唐山等地,已調研拍攝十二位主人公。食物的時節(jié)性敦促著攝制組繼續(xù)前行。 時節(jié)不等人,攝制組冒雨前行 2021年10月9日上午,調研組得知主人公在10號收割莜麥,全體成員立馬進入緊急“備戰(zhàn)”狀態(tài),短短一個小時,整裝待發(fā)。冒雨前行,驅車前往557公里外的沽源縣,只為追趕食物的時節(jié)性。從調研團隊了解到,沽源莜面這個故事,從去年11月份一直跟到現(xiàn)在,不論是對于聯(lián)系人還是整個團隊來說,他們都充滿了期待。去年與秋收的拍攝檔期沖突,此次拍攝一方面是為了攝制組彌補心中的遺憾,另一方面對于莜面的鐘愛,促使著攝制團隊連夜驅車趕往目的地。 莜麥背后的人情世故 今年的寒潮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了一些,尤其是對于壩上部分地區(qū)的農作物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。對于莊稼人來說,最期盼的事莫過于秋收,一年的收成全靠地里的莊稼。從當?shù)鼐用窨谥械弥衲贻湹漠a量并不好,多雨的天氣是主要原因。 夏奶奶,一位73歲的老人,對莜面有著特殊的情感。每年收割回來莜麥,夏奶奶總會做些莜面來慰藉自己。每一位壩上人對莜面的制作信手拈來,莜面的做法也各有千秋,有幾十種不同的制作方法,莜面窩窩、莜面魚魚、莜面卷等形態(tài)各異。一個人的胃是對母親的執(zhí)著紀念、一個民族的胃是對土地的無盡緬懷。家的味道藏在記憶的最深處,無論多久它都不曾褪色。味道,這是來自天地自然的賜予。 莜麥的傳奇“人生” 莜面是中華民族食譜中**的“三熟”食品。 一生一熟:莜麥收割下來,拉到場上脫粒,脫下來的籽粒自然是生的,不能吃。這就是“一生”。要將莜麥磨成粉,須先將麥粒炒熟。支一口大鐵鍋,將脫好的莜麥倒入鍋內,下架文火,用鍋鏟徐徐翻動,等到莜麥粒炒到黃熟微焦,飄出香味,這就成了“一熟”。 二生二熟:將炒熟的麥粒磨成粉狀,這就是“二生”。莜面粉從外觀上看,除了顏色略暗外,和普通小麥磨成的面粉沒有明顯區(qū)別。莜面粉最特別的是,和面時不能用涼水,要用沸水。由于是沸水和面,所以這就成了“二熟”。 三生三熟:不管是魚魚還是窩窩,又成了生的了。接下來就是添水加柴,燒火猛蒸。當鍋中白煙升騰,屋中彌漫著莜面特有的氣味時,莜面蒸熟了。 “三生三熟”過后,莜面才可真正食用。莜麥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糧食作物,在禾谷類作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,且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,其組成也較平衡。莜麥營養(yǎng)豐富,耐饑抗寒,含糖分少,蛋白多,受到各類人群的喜愛。 紀錄片《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》第三季攝制組頂著寒風,將在總導演張曉東的帶領下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。 |